【资料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实习生 唐影慈)一进考场就想上厕所;一上台讲话就突然腹痛无法忍耐;一喝冷饮就腹痛、腹泻……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有过类似的经历。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戴幸平教授在为本报“科学生活家”栏目科普时提醒:多数人并没有把这些症状当回事,往往简单地将其归咎于肠胃不好。殊不知,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源于一种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IBS)。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以与排便相关的反复发作性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检查无任何器质性病变,但是整个肠道对刺激的生理性反应有过度或反常现象。”戴幸平介绍,简单理解就是肠道耍起小性子,对于刺激过度反应造成的。我国肠易激综合征的患病率为7%-12%,女性多见,对年轻人影响较大,有家族聚集性。
从症状来看,肠易激综合征的表现主要有腹痛腹胀、腹泻、便秘,部分患者会有胃烧灼感、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以及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异常现象。“多数患者的腹痛、腹胀症状在排便后缓解,部分病人在进食后和情绪激动时会出现腹痛、腹胀加剧情况。”戴幸平说。
如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戴幸平从心理、饮食、药物三方面支招。“要注意减轻焦虑和压力,这会对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有帮助,适当进行心理治疗。饮食方面选择易消化、易吸收、低脂、适量蛋白质食物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每天的饮食中要增加含有纤维素的食物。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应就医看诊,服用解痉药、促胃肠动力药、抗焦虑抑郁药等进行治疗。”戴幸平提醒。
标签: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