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灌篮高手》公映前一天,预售票房已突破1.15亿元,一跃成为中国影史上的进口动画预售票房冠军。
4月20日,《灌篮高手》公映。上映4天,票房已突破3亿,预测票房达9.5亿。
(相关资料图)
事实证明,口碑坚挺的《灌篮高手》,已经成了动画电影的教科书。
流川枫、樱木花道、宫城良田、赤木刚宪、三井寿这些陪伴了80后、90后度过童年与青春岁月的角色,再一次现身于大荧幕上,带观众坐了一回时空穿梭机,他们于大荧幕上补齐了湘北和山王当年未能展现出来的那场终极对决,圆了观众与青春故友重逢的梦。
与青春故友叙旧的同时,80、90一代的观众也借此契机,以成年人身躯,窥探从前那个放学铃声一响便飞奔回家,急不可耐打开电视机的自己,与年少时的记忆重逢。
情怀涌动,一大批中青年在怀旧心理的驱使下,走进影院,哪怕是熬夜,也要与青春重逢。
电影公映首日,该片零点场票房预售票房超2000万元,观看零点场的观众多达49.6万名,跻身中国电影零点票房场前十名。
观影效果让观众大为满足,一些影院中,观众齐声欢呼、集体热泪盈眶。
有人在影院中因感念青春默默流泪,无数人在观影过后再社交平台表示满意,表示“爷青回”。
一些观影者穿上了湘北秋衣,沉浸式观影,还有人在现场拉起了“全国制霸”的横幅。
即便是行路不便,拄着拐杖,也要前来怀念青春。
口碑也坚挺不倒,豆瓣评分维持在9.0分以上,这个评分是只有“神剧”才能拿到的待遇。
无论是票房成绩,还是口碑,《灌篮高手》都是进口动画电影中的天花板。
开头的线稿勾勒出湘北五虎的人物肖像,随着笔触一再加深,青春时的激动与热血蔓延,上升,不知不觉攻占心头。
以湘北高中与山王工业两支球队在全国大赛中的交锋为主线,电影展现了宫城良田、樱木花道、流川枫、赤木刚宪等人在过程中对梦想的坚守和澎湃热血。
许多观众冲着“情怀”二字而来,心甘情愿为其买单,可这部影片有情怀,但又不止情怀。
画面精美得没话说,三渲二技术的运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画面的流畅性和人物形象的养眼程度,绝妙的分镜完美呈现赛场上的精彩与紧张。
怀旧大IP,原本的人物,原本的故事情节,让观众坐上了时空穿梭机,如愿重拾青春热血。
可《灌篮高手》带给观众的不止于此,整部电影并没有被“情怀”二字框定,没有一成不变地复刻原有情节,而是将主题一再深化,借由体育竞技,对人生、自我、成长进行剖析。
这一过程中,叙事的主角、主题曲都有变动,虽引发了一定的争议,却也可见创作者对创新的追求。
井上雄彦说自己在年岁渐长之后,价值观较之从前已有了改变:“活着绝不是一帆风顺,但人还是要向前走”。
带着这一领悟,他展开了这次创作。
于是故事以全国大赛为明线,以宫城良田为主视角展开。
宫城良田没有被赋予戏剧性的高光,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他是湘北五虎中高光最少的存在。
他矮小而瘦弱,没有超群的天赋,没有主角光环的庇护,人生道路上却有着自我怀疑与挥不去的心结,就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
比赛与宫城良田的回忆交错。
循因觅果,赛场上的失误、迟疑,来自于宫城良田的心结:哥哥因海难去世,是家庭挥不去的迷雾;遭遇了校园暴力;与母亲的关系日渐冷淡。
他下意识模仿早已逝去的,引以为榜样的哥哥,主动将自己边缘化,锁在阴影之中。
最终,在热爱的驱使下,他在篮球中得到疗愈,找回了自我与活力。
纵观整一部电影,你未必能寻觅到一路酣畅淋漓,一路披荆斩棘的爽文感,却能从主角的消沉与蜕变中寻觅到面对困境的力量。
童年时代与青春时代,总爱把自己代入被人为赋予了高光的角色,幻想自己是樱木花道,是不知放弃为何物,只怕热泪不怕刀锋的臭屁天才篮球手,幻想自己是流川枫,是进攻鬼才,一举一动都自带高光。
可现实中,大多数普通人都没有天赋的托举,总要在人生的某一时刻,与现实妥协,承认自己天赋有限,能力有限,学着去接受那些无力改变的东西,学着去触摸人生的天花板。
认清现实,接受遗憾,但继续向前,永不言弃,就像井上雄彦对人生的感悟:“活着绝不是一帆风顺,但人还是要往前走的。”
也如影片中安西教练所言:“即便是到了最后一刻也决不能放弃,放弃的话,比赛就输了。”
宫城良田的平凡者设定,不是爽感与热血的来源,却是切入命题的最佳载体。
他的存在感稀薄,身上背负着缺憾与执念,却拓宽了影片的创作空间,让主题顺势深化,由日漫里趋近饱和的盲目热血,转变为“活着绝不是一帆风顺,但人还是要往前走”的人生课题。
与此同时,他也串联起了球员们的挫败与蜕变。
从前孤高自傲,执着于单打独斗的流川枫,终于学会了合作;连连败北的赤木刚宪,总算在不言败的坚持中战胜了劲敌;堕落而自卑的“不良少年”三井寿,也完成了浪子回头的蜕变,找回了曾经迷失的自我。
赛场上的每一次喘息、碰撞、突破,每一次跑位、传球、投篮,令观众不由得屏息凝神,这一帧帧一幕幕也与赛场外的人生形成呼应。
由此,画框内外在一刹那有了共性。
体育竞技中喷薄而出的肾上腺素,经由球员们自我救赎的达成,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转化为观影者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时的勇气:面对困境时不再退缩,面对既定遗憾时不再拧巴。
井上老师为我们呈现的,不仅是热血激情,不只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狂妄幻想,还有“接受遗憾,直面遗憾,超越遗憾”的人生哲理。
而影片的最后,宫城良田一家人也终于学会了与生死释怀,带着遗憾,带着缅怀,却放下了心结,勇敢往前看。
90年代,湘北五虎正青春,而27年过去,湘北五虎依旧正青春,可许多当年守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的孩童,都已人至中年。
有数据表示,《灌篮高手》的受众年龄集中于30-39岁这一区间,多已趋近中年,或人至中年。
中年,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意味着肩头的重担,仿佛是与“激情”、“热血”、“梦想”毫无关联的年纪。
令人弥足感动的是,《灌篮高手》曾为孩提时代的我们传递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27年后,故事有完结,体育竞技的精神却没有定格,它有神奇魔法,在观众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适时递上勇气与力量。
总而言之,即便是对于未看过原作,不熟悉篮球的观众而言,《灌篮高手》依旧是一部值得反复咂摸的作品。
只因这一份共鸣与感动不止属于80后、90后,也不止属于篮球爱好者。
00后,甚至是更年轻的观众可以去看,处在人生低谷期,不知前路何去何从,不知如何燃起希望的人也可以去看。
它不但是一部分人的情怀匣子,也是一本人生答案之书:如何与遗憾握手言和?如何与原生家庭和解?如何在迷茫中找到自我?如何在逆境中重拾信念?
标签: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